
騰訊科技 王潘 1月6日報道
“傳統行業已經沒有創業機會了。”在近日由胡海泉跨界主持的《創業中國》節目錄制中,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。
在潘石屹看來,傳統行業已經快10年沒有出現過明星企業家了,領軍者依然還是五六十歲的老一輩,“傳統行業是資本密集型,需要的錢很多,成本很高,中間環節特別多,效率非常低”。
這也是為什么SOHO中國急于“觸網”。一年前的今天,SOHO中國發布房地產創新項目SOHO 3Q,宣布將運用全新的互聯網方式,為流動人群提供O2O模式的辦公場所。
對于潘石屹而言,這是一次全新的創業。而相比起25年前他第一次創業,如今的環境已經發生天翻地覆變化。
1991年,潘石屹與馮侖、王功權等人一起在海南成立萬通公司,開始炒起房地產。在當時,還尚未出現“創業”一詞,直到一兩年后才有了“下海”的說法。那時,下海的人大多數都被視作沒工作、不務正業的年輕人。
“當時創業者全是理想主義,認為做生意太丟人了,原來年輕人的理想道路也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走,但后來突然發現道路走不通了,必須要換新的路子,比如下海經商。”潘石屹當時還寫了一篇叫《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的報國道路》的文章,說服自己“做生意也是報國“。
當時,中國遍地都是機會,下海成功的人也很多。“不僅僅是炒地的,甚至為炒地服務的人也能成功。記得當時給我們公司做飯的人突然說不來上班了,打聽之后才得知原來是他自己炒了一塊地賺了錢。”潘石屹回憶說。 |